首頁 > 減重專區 > 電波拉皮 >

慶祝 本院 整形改運

 

 : 0906777069

 : 0921233319

 

 : 0963638259

 

根據標準體重,如果你的體重超過十%為偏重。超過二十%稱為肥胖,超過二十%~三十%為輕度肥胖,超過三十%~五十%為中度肥胖,超過五十%以上則為重度肥胖。


減肥最主要是減去肥肉,所以如何測量「標準體脂肪率」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妳減肥減了半天,只去掉水分,肥肉反而增加了。而脂肪比率,普通體重計測不出來,讓妳誤以為妳已成為「最佳女主角」。忙了半天,原來已成最佳女「豬腳」,那就不妙了。

 

*療程效果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認識肥胖

『 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FDA在1996年就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根據1998年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公告的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發現,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肥胖的,全國約有210萬成年人是屬於肥胖的。

而在美國衛生總署的統計數字下亦顯示每年有3O萬的美國人因肥胖引起的各種疾病而死亡,有60%的美國居民體重超過標準,其中有20%的人患有肥胖症。眾所週知,肥胖是一種常被忽略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及若干癌症形成的主要因子

許多人常將肥胖視為暫時性的生理失衡,而不加理會。但是對極易產生肥胖或肥胖患者而言,如何維持正常體重卻是健康人生的一環。因此了解肥胖發生的原因和改善肥胖疾病的方法變成重要的課題。

從人體的角度來看,肥胖不僅是體重的增加,最重要的是體內脂肪組織所佔的比例上升。然而要精確地計算出體脂肪並不容易。最準確的作法是將個體放在水中稱重,並經過一系列精密儀器計算而得。常見的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測量身體若干部位的皮下厚度。

第二種是利用脂肪不導電的原理,以傳入微弱無害的電流藉以測量體脂肪。優點是可以迅速得到結果,但其準確性卻不高,尤其是操作者的熟練度和受試者的體型過於肥胖時,都會影響測量的結果。因此,醫生判定肥胖的方法通常使用:體重身高對照表(weight-for-height tables) 和身體質量指數表(body mass index; BMI)。雖然這兩種方法都有其限制性,但卻是一個可信賴的指標。這些方法容易計算而且不需要特別的儀器,以下就針對上述方法簡單陳述:

1) Weight-for-Height Tables (WHT)

許多人都非常熟悉身高體重表,在過去的20年中是醫生判定病患是否肥胖的主要依據。此一表格通常只提供一個可以接受的數值。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此一表格仍然有其缺點,例如:此表格並不能將身體內肌肉中的脂肪排除,一個肌肉強健者可能是肥胖的,但是依據此表格指數,此人卻仍歸屬於正常範圍。

2) Body Mass Index (BMI)

對許多人而言,身體質量指數是一個全新的名詞,它常用於肥胖的研究中。計算方式是受試者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以公尺為單位) (BMI = kg/m2)。

一般而言,BMI大於24就是過重,BMI大於27就是肥胖,BMI數值超過30以上為中度肥胖,超過35視為重度肥胖,而超過40則為極度肥胖。另外,除了要了解體脂肪的比例之外,體脂肪的分佈也是關心的重點。女性通常容易在臀部和大腿堆積脂肪,而造成下半身肥胖(梨型身材),而男士則容易在肩膀和腹部堆積脂肪而形成上半身肥胖(蘋果身材)。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定律,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容易變成蘋果形身材。一般而言都是因為腹部容易堆積脂肪而來。


醫生則利用一套簡單的方法 ─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來判定蘋果身材和梨形身材。一般來說,婦女腰臀比超過0.8或男士腰臀比超過1.0 則列為蘋果身材。舉例來說:一位婦女腰圍35吋,臀圍43吋其腰臀比可計算為35/43= 0.81視為蘋果身材。另外體脂肪的分佈狀況也直接或間接影響疾病的發生機率。 上半身肥胖( 蘋果型身材)也就是軀幹型肥胖,脂肪比較活躍,容易儲存在腰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男性居多。下半身肥胖(  梨子型身材)也就是四肢型肥胖,脂肪不易釋放,容易儲存在臀腿,易導致下半身水腫,女性居多。


脂肪的分佈

脂肪組織是人體結構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它是由250-300億個脂肪細胞所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作為人體最重要的能源庫,因為一公克的脂肪燃燒可以產生九大卡的熱量,是最有效率的能量來源。其主要分佈的部位從身體的皮下、內臟的表面、腹腔內網膜,這些地方都可以無限制的儲藏。其中,皮下的脂肪是很好的絕緣體,保護人體的體溫不會流失。而內臟表面的脂肪組織則可避免臟器與臟器間的摩擦,像是柔軟的墊子可以吸收撞擊的力量。脂肪組織還可能是體內最大的內分泌器官,有越來越多的荷爾蒙與脂肪組織有關。


肥胖的判定

人體體內脂肪堆積過多,明顯超過正常人的平均量,即為超重或肥胖。醫生判定肥胖的方法通常有兩種:

1) 體重身高對照表(weight-for-heighttablesWHT)

2) 身體質量指數表(body mass index;BMI)

肥胖的判定標準可以多種數據做為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英、美等國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值為標準,BMI值大於24即為超重,大於27就是肥胖。BMI值25-30是輕度肥胖, BMI值30-30是中度肥胖, BMI值35-40是重度肥胖; BMI值40以上是極度肥胖。

若以體重來說,超過標準體重10%視為超重,超過20%就是肥胖。超過標準體重20-30%是為輕度肥胖, 30-40%是為中度肥胖, 40-50%是為重度肥胖, 50%以上是為極度肥胖。

【腰臀比】另外男性腰臀比大於0.95、女性腰臀比大於0.85也是一種肥胖的指標。

【腰圍比】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35.5吋), 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31.5吋)都可視為肥胖的標準。


肥胖的分類

肥胖大致可分為二類:

一.為原發性肥胖(單純性肥胖-細胞體積增大型),係指脂肪細胞本身體積增大,而數目接近正常,通常在成年後發作,代謝上有毛病也會造成。

二.為繼發性肥胖(疾病性肥胖-細胞數目增生型),係指脂肪細胞數目大量增加,且常伴隨細胞體積加大。這在胖小孩上面最容易看見,也因為如此,胖小孩以後的減重會較為困難。

■單純性肥胖(也叫做生理性肥胖):

單純性肥胖佔肥胖比例的90%以上,女性的單純性肥胖者脂肪分布以下腹、四肢、臀部、乳房為主,男性的單純性肥胖脂肪分布則以頸、頭、軀幹為主,常有易出汗,易疲勞,或下肢輕度浮腫的症狀產生。

1. 體質性肥胖: 正常人的脂肪細胞大約有250億~300億個。正常女性身體的脂肪細胞數目比男性多,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胖。如果在嬰兒期和青春期沒有胖過,而只是由於脂肪細胞的增大,治療就比較容易。

2. 獲得性肥胖:由於飲食無節制,營養過剩,導致脂肪細胞體積增大。脂肪一般堆積在軀幹,只要限制飲食及多做運動就可達到減肥效果,正常人的脂肪細胞平均直徑約67~98微米,每個細胞含脂肪量約0.6微克,當身體發胖時,細胞的體積就明顯增大。皮下脂肪細胞所含的脂肪量高達0.9微克;甚至高達1.36微克。如果突然發胖,一般只是脂肪細胞增大而已。如果發胖的過程是緩慢進行又長期持續下去的話,那麼,不單是脂肪體積的增大,而脂肪的數目也同時增加。如果從嬰兒開始,體重已是超過標準,青春期又肥胖,到成年期仍是肥胖的話,脂肪細胞不單是體積增加,數量也同樣會增加,治療上比較困難。

■疾病性肥胖(也叫做病態性肥胖): 疾病性肥胖約只佔肥胖比例的5%以下, 係指繼發於身體內其他某種疾病引致的「肥胖」,而這種肥胖有診斷某種疾病的意義及必要性,譬如內分泌代謝失調引起的肥胖,或遺傳性疾病引起的肥胖,肥胖只是一個症狀。繼發性肥胖引起的疾病很多,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疾病。

1. 水瀦留性肥胖: 中年婦女和進入更年期的女性較常見,男性相對少見。這種肥胖發展很快,在幾個月內可以增重十多公斤。肥胖的位置多在腿、臀、腰、腹及乳房。在勞累和運動後更嚴重,休息過後體重又會減輕。以清晨和傍晚較嚴重。由於體液增加,常令人有頭痛、易怒、憂愁等症狀。

2. 皮質醇增多症: 肥胖主要表現在臉部、頸部、腰部、腹部,四肢相對較細小。"月亮臉"、"水牛肩"、毛髮多且長、皮膚出現大理石花紋紫斑,性功能低下和閉經等症狀皆屬之。

3. 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 係一種粘液性水腫,面部臃腫,眼睛瞇成線狀。這是由於基礎代謝率低、血中甲狀腺素含量低、血清蛋白結合碘、甲狀腺吸碘率低和血清中T3、T4均低於正常水平。相反的,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則升高。

4. 藥物性肥胖: 服用膽固醇、胰島素、避孕藥、或促進蛋白合成制劑(譬如男性荷爾蒙)的病人,由於此類藥物能促進食慾,所以導致肥胖。只要停止服用藥物一段時間,肥胖症狀就會減低,所以叫做藥物性肥胖。

5. 遺傳性肥胖: 遺傳自父母的基因,如Prader-willi症候群、Turner症候群。

 

肥胖的因素

肥胖並非只是一般的身材臃腫,它是一種可以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當能量的攝取與消耗失去平衡時,這些額外吸收的能量會儲存於體內,轉化為脂肪,就會導致肥胖,因此,過高的身體脂肪與各種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而肥胖是一項嚴重的健康問題,在已開發國家十分普遍。 以科學的觀點而言,肥胖的發生主要是因為個體攝取的熱量高於身體消耗的熱量,也就是收入面大於支出面。而造成熱量攝取及消耗不平衡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所以造成肥胖的原因也因人而異。

在一般傳統的想法,肥胖常被指為不能控制「吃」而導致的結果,因為身體只有在攝入的熱量超過人體所需時,才會將剩餘的熱能轉變成脂肪儲存起來。但事實上,除了吃的自制力以外,尚有其他生理上、心理上、行為上、文化上的諸多因素存在。例如先天的遺傳,後天的飲食,環境的變遷,生理及心理因素,生活及社會環境等等都是主要的因素。

1. 先天的遺傳: 肥胖家族的形成主要和遺傳因子有關。當然也和家族的生活形態和飲食習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基因遺傳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1995年肥胖基因(Ob gene) 的發現提供了最佳的佐證。(Ob gene)肥胖基因所轉錄出的脂肪系衍生性荷爾蒙-Leptin,此荷爾蒙可由脂肪細胞製造產生並經由血液循環傳達到腦部,藉以調節食物的攝取和增加能量的消耗。因此肥胖家族的成因中除了生活型態和飲食習慣之外Leptin 的功能是否正常實屬重要,因為血液中Leptin的濃度較低或腦部中與Leptin結合之受器(receptor) 出現異常時,容易造成攝食過量、體脂肪堆積、能量消耗降低,最後體重上升而造成肥胖。另一項研究指出,一群從小讓人收養的成年人其體重形態比較接近其親生父母的體型,因此,對於肥胖家族而言,遺傳因子對肥胖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2. 後天的飲食: 在傳承了父母先天的遺傳因子之外,無形中也接受了父母後天的飲食習慣。飲食的習慣、食物的選擇、及對食物的興趣,都會影響一個人的攝取情形。人們的飽足感在吃飽二十分鐘以後才會產生,因此進食速度快的人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多吃了不少的熱量。我們從勞動的農業社會變成文明的工業社會。飲食文化的多樣化、精緻化,提高了我們對食物攝取的多量化,導致熱量攝取過剩,轉化為脂肪進而造成肥胖因素重要的一環。另外,各種速食產品的成長,外食頻率的增加。可樂、汽水,飲料代替了白開水,不僅造成熱量過高也破壞了正常飲食的規範。

3. 環境的改變: 相對於遺傳因子,環境因素也是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環境因素包含了心理層面、生活型態及飲食行為。環境的改變帶來巨大的壓力,在尋找壓力宣洩的管道下,用吃的方式來舒緩不安的情緒是現代人常見的方法,在社會競爭與工作壓力下,正規的生活型態漸漸改變,正常的飲食方式偏離軌道,很自然的造成熱量過剩而形成肥胖。 

4 .生理的因素: 個人遺傳因子的不同或某些身體的障礙都會影響其身體對熱量的消耗,而身體對熱能的需要,除了供給活動所需之外,為維持體內化學作用〔新陳代謝作用〕的進行需要更多的熱能。生理學家們一致認為新陳代謝較低的人比新陳代謝高的人更容易發胖。某些種族和某些家族的人特別容易發胖可能與遺傳因子有關,當具有調節新陳代謝功能的甲狀腺分泌失常時,也會影響體重的變化。

5.心理的因素: 心理因素亦是影響飲食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正常的暴飲暴食常常是發洩心靈空虛、憤怒和悲傷等情緒的方法之一。根據統計大約有30%的肥胖患者是因為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一個常處於焦慮、恐懼、寂寞、沮喪等情緒的人,通常習慣用吃的方式來舒緩不安,在暴飲暴食的情況下患者通常無法控制自己進食的情緒,通常稱此症狀為貪食症或暴食症。這類肥胖患者通常不易維持體重或使體重減輕,因此需要專業醫師或心理醫師的協助。

6.個人的體質: 除了先天的遺傳因子,後天的體質改變也可能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體容易受生活型態、飲食習慣、服用藥物、懷孕生產而改變體質,如果體質改變以後是負面的一方,就有可能變成肥胖體質,例如新陳代謝變差的人。

研究同時顯示:新陳代謝低的人比新陳代謝高的人容易肥胖。女性在歷經生產期、更年期也可能產生體質性的改變,另外疾病的發生、藥物的使用、自然的老話都可能造成體質上的改變。一對姊妹同時遺傳了父母的體質,姐姐很瘦妹妹卻很胖,有的人很能吃,但是不易發胖,有些人吃的不多,卻瘦不下來,往往都是後天體質的改變。後天性體質改變而導致的肥胖一般來說較容易得到控制,只要完整了解肥胖着的生活型態、飲食習慣、病史經歷,醫師不難推測出發胖的原因所在而予以改善。

7.病理及藥理: 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原因,因為慢性疾病而引發肥胖,也可能因為過度肥胖而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兩者關係密不可分一些疾病也是可能造成肥胖或改變體質因而變成肥胖的因素。

8.內分泌系統: 包括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例如甲狀腺、腦下腺、腎上腺、卵巢、生殖系統、胰島細胞瘤等)、下視丘疾病(例如腦及腦膜炎、腦瘤、類肉瘤症)等疾病的發生都是造成肥胖的關鍵因素。

9.懷孕與生產: 婦女在懷孕時期,總是希望將來能生一個白胖胖的娃娃,因此,在懷孕期特別注意多吃營養品和進補,結果體重因此而增加了。母親體重過重會加重各個器官和組織的負擔,會造成妊娠毒血症和其它的併發症的可能,妊娠初期體重過重更會造成胎兒流產和出生前後死亡,母親過於肥胖一般來說她的嬰兒也會過胖的,這也是造成難產的一個原因。

中國人的風俗習慣喜歡在產婦坐月子的期間吃薑醋、豬蹄和雞,認為這樣通過哺乳會使嬰兒更強壯,這對一些身體平日虛寒或需要補充鈣質的產婦是有好處的,可是,對一些本來就身體很好的,食慾旺盛的婦女來說,就會造成營養過剩,更由於在這個期間,產婦幾乎是不勞動的,在收入大過支出的情況下,便有過量的盈餘了,這樣,過多的熱量沒處消耗就會變成脂肪貯存起來,結果,坐完月子後,體型就加大一個碼啦。

10.其它的因素: 少數疾病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肥胖,這些疾病包括低甲狀腺低下症、庫欣氏徵侯群、憂鬱症等。

 

六種不同的肥胖因素

1. 遺傳因素: 根據統計,父母都肥胖的人,他們的子女會有百分之七十是肥胖的,父母中有一人是肥胖的話,他們的子女也有70%的機會患上肥胖,相對於父母體都是瘦或正常的體重,他們的子女肥胖的機會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十歲以上的兒童,尤其是女童、他們軀幹和肢體的脂肪沉積大多與遺傳有關。還有一項有趣的研究所得,就是骨骼細長的人,只有3%的男性及5%的女性體重會超重,而骨骼寬大的人,則有37%的男性以及67%女性體重會超重,肥胖的婦女中52%是強力型體型,而體重正常的婦女中,強力型體型只佔1.5%而已。


2. 脂肪的因素: 脂肪細胞數目和脂肪細胞內脂質含量的多寡決定人身體的胖瘦,細胞內脂質包括中性脂肪、磷脂、膽固醇等,正常人體體內的脂肪量可達體重的10~20%,脂肪組織中包含80%~85%的脂肪、10%的水分和2%的蛋白質。成年後開始肥胖或是在短時間內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脂肪細胞肥大,其體內的脂肪胞數目沒有多大的增加的。相反的,從孩童開始肥胖或者是緩慢和長期地肥胖的人,他們體內的脂肪細胞不但體積增加而且數量同樣增加。

3. 熱量的因素:

a. 脂肪: 日常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後進入血液中,一部分氧化後變成熱量供活動所需,一部分成為組成細胞的物質,一部分轉化成其它物質,用不完的便貯存起來成為脂肪庫存,脂肪庫存越多,身體越胖。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物質,不能因害怕身體發胖而拒絕吃脂肪,尤其是女性,減肥太過分,身體內脂肪不足,膽固醇貯存量太少,從膽固醇轉化而來的雌激素不足就會影響正常的排卵,因而導致閉經。脂肪吃多了也不好,不只會引起身體發胖,也容易誘發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所以要適量的因應本身的需要而吃入脂肪,不應太多也不應太少。

b. 蛋白質 : 蛋白質的主要功能是構成身體的組織、器官和負責修補組織的創傷,供給身體熱量的消耗只佔10%左右,雖然它也能轉化成脂肪貯存於體內,不過,蛋白質對身體的肥胖不是一個主要成因。因此,需要減肥的人士,不要見到肉就害怕,吃點瘦肉是不會讓您的體重明顯增加的,如果完全不吃肉的話,恐怕會因為嚴重缺乏蛋白質而引致水腫的不良後果。

c. 糖類: 糖類是熱量的主要來源,用不完的就會被貯存起來成為脂肪,也就是說糖類是容易使人肥胖的主要食物。糖可以分為單糖(如葡萄糖、果糖)、雙糖(如蔗糖、麥芽糖)、多糖(如麵粉、玉米、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糖在消化的過程中是最容易被分解成葡萄糖,再被吸收入血液中,與脂肪和蛋白質比較,糖類是三種中最容易吸收的。

吸收入血液裡的葡萄運會被送到各個器官和組織中去以供應它們的需要。用不完的就變成糖原貯存在肝臟和肌肉組織中,或變成脂肪。葡萄糖的過量吸收,會導致胰臟釋放胰島素,胰島素的過量釋放就會促進葡萄糖轉化成脂肪的。所以,對三大營養要素的攝入比例應當合理的安排,才能使身體健康、防止肥胖。

4. 消耗的因素: 肥胖的人食量不一定比體重正常的人多,可是肥胖的人大多是活動量較少的。肥胖的人雖然吃得不太多,然而,活動太少,熱量消耗少,過多的熱量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起來造成肥胖。相反的,活動多的人,像運動員、農民、搬運工人,他們雖然吃得很多,但是由於他們的體力消耗非常大,熱量隨著活動消耗,當然沒有過多的熱量可以轉化成脂肪。所以,儘管他們吃得多,也不會變成胖子。

 5. 飲食的因素: 飲食的習慣牽動著是否會變成肥胖一族的重要因素。喜歡吃甜品、油膩食物、零食,喜歡吃精細食物、不願吃粗纖維食物的人,發胖的機會都會比較高,進食的次數少,而在一次太過大量進食的人也是比較容易肥胖的,另外,進餐次數少還容易增加脂肪的沉積,升高膽固醇和耐糖量降低,有沒有留意過,肥胖的人多半是吃得很快的,進食快,唾液分泌也多;而進食慢,唾液分泌就少,這就有利減肥。喝酒,特別是渴啤酒,酒精在胃腸很容易被給收,酒精在組織裡氧化而產生大量的熱量,一克的酒精可以產生七千卡的熱量,喝啤酒更容易令人肥胖,原因是成分裡的啤酒花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加食慾。

6. 性別的因素: 另外,肥胖是有「性別歧視」的。女性天生脂肪細胞數目比男性多,所以,女性是比男性更容易發胖的,相對來說,女性活動量比男性少,這也是女性容易發胖的原因之一,在相當比例的減肥門診統計下,男性的減重速度也比女性的減重速度來的快。                  

以下是國內的一項發胖年齡普查資料:  

組別

年齡層

比例

1

15歲以前

11.5%

2

15~17歲

1.4%

3

20~29歲

18%

4

30~39歲

33.8%

5

40~49歲

28.1%

6

50~59歲

6.5%

7

60歲以上

0.7%


從以上資料顯示,第四、第五兩個年齡組別是最容易發胖的年齡,也就是說從30-50歲-是最容易發胖的時期,這完全符合中國人所說的中年發福的事實,所以,年屆這個年齡的人士應該注意正常飲食和適量運動以保持良好的身材。但在國外卻有一項普查資料跟國內的有所不同,他們認為體重增加和年齡成正比,男性在50~59歲發胖的佔63%,女性在60~69歲發胖的佔68%,不管如何,隨時保持良好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隨時注意體重體脂的變化,應可儘量避免肥胖的發生。

17種肥胖的型態

《不同的肥胖因素造就了各類型不一樣的肥胖型態》

1.全身性肥胖:特徵:體重超標20%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堆積佈滿全身。

2.上半身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堆積在臉部、

背部、胸部,常因飲食過量與體內分泌過多的可體松有關,肥胖者常會有體熱、多汗的症狀。

3.腹部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堆積在胸部以下、大腿以上,尤其是腹部中央,又稱為中央型肥胖,多半為內臟脂肪,所以最容易引發慢性肥胖脂肪,多因為食量過剩,食物經由胰島素作用而變成脂肪囤積在腹部。 

4.下半身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堆積在大腿、臀部,主要受荷爾蒙影響,因為女性的動情素會抵抗脂肪的消耗,這個部位的脂肪通常較難消滅,另外,長時間工作的坐姿,因為缺乏活動,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5.遺傳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20%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堆積是從頭到腳,因為父母都是肥胖者,因此承襲了肥胖的基因,同時也繼承了飲食習慣,通常從小就是胖胖的。

6.產後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20%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堆積腰、腹、臀、腿,生產過後常因營養過剩,身體一時無法負荷過多的脂肪代謝所致,常伴隨著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甚至高尿酸的症狀發生。另外女性荷爾蒙黃體素、雌激素的改變也是造成肥胖的一大殺手。一般建議在產後三個月內開始減重的規劃,這個時期為「黃金減重期」。

7.青春期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堆積在四肢及腰腹,為較強硬型的脂肪結構,多半是因為食量過大,生活型態不佳,心情有壓力時將食物當成發洩的對象。

8.更年期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可能堆積在身體任何地方,肥肉突然的冒出來,體重莫名其妙的增加,荷爾蒙的改變或快速減少,新陳代謝降低,意味著老化可能提早來臨,與專業醫師溝通,應該可以得到良好的改善。

9.內分泌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包括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例如甲狀腺、腦下腺、腎上腺、卵巢、生殖系統、胰島細胞瘤等)、下視丘疾病(例如腦及腦膜炎、腦瘤、類肉瘤症)等疾病的發生都是造成肥胖的關鍵因素。

10.代謝性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新陳代謝變差,基礎代謝率下降,脂肪容易屯積,一旦開始,體重容易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許多人常常不知不覺的發胖卻不明究理,有可能是代謝已經開始變差而不自知,明顯的症狀是食量沒有改變,體重卻開始上升,甚至刻意降低食量,體重也下不來。

11.水腫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容易堆積在臀部、大腿、小腿,新陳代謝明顯不佳,由於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四肢容易浮腫,指尖容易有麻痺現象發生,在前一晚睡前如果多喝或女性月經期間水腫現象尤其明顯。

12.空氣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5%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可能遍佈在全身,

因為此類型肥胖者多數為重度肥胖以上,體型肥厚,代謝不佳,容易發胖,由於脂肪細胞已到達一定的程度,即使不吃不喝(指食量極少)也可能瘦不下去。

13.暴食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5%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脂肪容易堆積在腰腹、臀腿,肥胖者多半是暴飲暴食,食慾旺盛者,有部份的人因為心情壓力的關係,將食物當成宣洩的一部份,因為短期間食物的攝取過剩,脂肪快速的累積而造成肥胖,發胖的地方多從腰腹開始。

14.酒精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5%以上,酒精型肥胖的人脂肪容易堆積在胸部以下、小腹以上的中央腹部,是中央型肥胖的一種,多為內臟脂肪,容易伴隨著有膽固醇偏高、脂肪肝,甚至高尿酸、痛風的症狀發生。因為工作應酬的關係或長時間有飲酒的習慣,酒精的高熱量容易轉換成脂肪而造成肥胖,有些因為工作場合的需要而必須喝不同酒類的酒的人,短時間發胖的機率也會升高

15.便秘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因腸胃道機能不佳,長期間排便不順暢,有宿便狀況,日常飲食缺乏纖維量,每日飲水量不足2000c.c以上,都為此類型的原因。便秘常常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對的,有肥胖問題的人也常有排便不順暢、宿便、便秘的情況發生,尤其以女性居多,大概每十位女性有六至七位有排便不順的狀況,而每十位肥胖的女性當中則有七至八位有便秘的困擾。

16.病理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因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而肥胖的多為內臟型脂肪,脂肪容易堆積在胸部、腰部、腹部。而因為遺傳性疾病、庫欣氏症,多囊性卵巢、甲狀腺功能不足、性腺功能不足等而肥胖的,脂肪堆積的部位則不一樣。通常在改善肥胖的同時,醫師會找出造成肥胖的原因而一併改善,在肥胖的情況獲得改善之後,肥胖疾病也能好轉。

17.藥理型肥胖:特徵;體重超標10%以上,體脂肪在30%以上,因為皮膚過敏、血糖異常、女性疾病而使用類固醇、胰島素、荷爾蒙等藥物,造成食慾的偏高而造成的肥胖。通常在停用藥物以後會獲得改善,如果停止藥物後仍然繼續發胖,應該要找專業醫師進行了解並改善,因為長期的藥物使用可能會造成體質的改變。肥胖的發生通常伴隨著複雜的因素,因此肥胖也常以多種型態同時存在,也就是說肥胖者可能同時有多重的肥胖症狀發生。例如一個下半身肥胖的人,可能同時有容易水腫和長期便秘的症狀。 

 

復胖的發生和原因

為什麼會復胖:復胖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 減重計畫尚未達成而中途放棄,可能讓體重持續上升。

2. 減重的時候減減停停,讓身體失去平衡,造成所謂的溜溜球體質。

3. 減重期間未達停藥標準而貿然停藥,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容易復胖。

4. 完成減重後沒有正確的維持觀念及作好維持期。

5. 成功減重後又暴飲暴食,沒有正確的飲食原則。維持期的重要性。


維持期的重要性

1. 什麼是維持期:成功的減重對一個肥胖者固然重要,但是減重後正確的維持對於好不容易才減肥成功的人則更重要。快速的減重使體重急速的下降,就好像運動員剛跑完100公尺的短跑衝刺一樣,要先經過一段慢跑的緩衝,才可以完全停止下來,否則,則容易讓身體受到運動傷害。體重快速的下降是因為藥物提升整體代謝的作用所發揮的效果,所以當完成減重的療程以後,也需要慢慢的停藥,並且做好正確的維持,才能避免復胖的發。

2. 維持的重要性:一般復胖的機率與停藥及維持的標準皆以體脂肪為參考指標;

1) 體脂肪在30%以上復胖機率為80%,所以不建議停藥,因為此時的脂肪比還在高檔,冒然停藥容易復胖。

2) 體脂肪在27%以下復胖機率為30%,可開始停藥,維持期為兩個月。

3) 體脂肪在24%以下復胖機率只有10%,可以停藥,維持期為一個月。

維持期的藥物與減重期的藥物不同,重點是在將體重固定在一個標準體重的框框內,讓身體熟悉並記憶這個公斤數,讓體重不易反彈。因為人體是一個耐受性的記憶體。所以,做好正確的維持,是避免復胖的不二法則。


減重與減肥、抽脂與溶脂

減重與減脂:減重的主要目的在減去整體的「公斤數」,減脂的主要目的在減去體內的「脂肪率」,兩者看似相同,意義卻不同。一個完整的減肥計畫,除了要減去「外在的體重公斤數」,也要減去「內在的細胞脂肪數」,兩者缺一不可。

減肥與抽脂:減肥的主要作用是減重與減脂,抽脂的主要作用是修飾與雕塑,兩者作用大不相同,減肥是指大面積的改善,抽脂只能小面積的修飾,不能把抽脂當作減肥的工具,以免產生危險。

抽脂與溶脂:抽脂是較為傳統的手術,溶脂則是比較新的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雷射溶脂,使用的是義大利雷射溶脂儀器,另一種是注射溶脂,使用的是法國注射溶脂藥劑。


渟滯期的原因與判定

1. 什麼是停滯期:正常減重的過程,體重應該像下樓梯一樣,是「階梯型」的曲線,而不是像溜滑梯一樣,是「直線型」的曲線,這都是因為人體自然防禦機制所造成的結果。

在實施減重的計畫過程中,當體重減輕到某一個程度時,會產生「停滯期」。減重者的停滯期在醫學上稱為「適應現象(adaptation)」。適應現象是人體生理上的自然保護機能,防止人體因攝取太少的熱量而造成傷害。而這個現象就是停滯期。

2. 停滯期的成因:減重停滯期是身體的一種自然保護機制。當我們從一個高體脂肪、肥胖的狀態,藉由飲食來控制熱量攝取、藉由運動來增加細胞活絡、藉由產品來提升代謝速度,而使身體呈現代謝率增加、交感神經活絡、內分泌活動旺盛的狀態,所以體重可以快速下降,而當體重下降到某一個程度時,身體的保護回饋機制,就會使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變得緩慢,如此身體才不會將脂肪之外的肌肉、結締組織等,燃燒分解掉而妨礙了健康,這種身體自我保護機制,就是停滯期發生的成因。

3. 停滯期的判定:

1. 減重計畫持續進行中,但是體重停滯已達一或二個月。

2. 減重產品或藥品持續使用,但體重卻遲遲無法下降。

3. 每天都吃的很少,甚至持續運動,但體重卻沒有下降。

如果有以上的症狀發生,代表正面臨停滯期。
                                    

  

*療程效果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減肥期間飲食原則

A.正餐

1. 少油:過多的油脂容易造成身體的脂肪堆積,代謝功能變差,形成肥胖。

2. 少糖:人體一旦攝取過量的糖分,身體消耗不完,就會囤積而變成脂肪。

3. 少鹽:過高的鹽分會造成人體水份滯留、造成積水性體質及水腫型肥胖。

B.水份:

1.每日的飲水量應保持2000C.C以上的白開水,因為2000C.C是一個正常成人每日的基本代謝量。

2.因為在減重期間產品促使脂肪在快速燃燒的時候,相對也會燃燒水份,所以要多補充水分。

3.體重在50公斤左右的飲水量建議是2000C.C、60公斤左右的飲水量建議是2500C.C、70公斤左右的飲水量建議是3000C.C、80公斤左右的飲水量建議是3500C.C、90公斤左右的飲水量建議是4000C.C、如果是男性則要多加500C.C。

C.水果:

1.種類不需限制,一天的量以一顆蘋果的量為主,因為水果中含有高量果糖,攝取過多會轉變成碳水化合物而造成脂肪堆積。

2.下列的水果因為糖分高,纖維質與水分含量低,應該少吃:芒果、鳳梨、香蕉、荔枝、龍眼、釋迦、柿子、酪梨、榴槤、芭樂。

下列的水果因為糖分低,纖維質與水分含量高,應該多吃:綠色大番茄、瓜類、奇異果、水蜜桃、蘋果、梨子、葡萄。


D.零食:

愛玉、仙草、杏仁豆腐、洋菜、蒟蒻果凍、蒟蒻條。

      減肥期間飲食方式

A.澱粉類食物(少吃):

1.米、飯、麵、水餃、麵包、饅頭、蛋糕、米糕、飯糰、粽子。

2.甘藷、芋頭、玉米、紅豆、綠豆、馬鈴薯、蘿蔔糕。

B.蛋白質食物(多吃):

1.奶:脫脂奶粉、低脂奶粉。

2.蛋:蒸蛋、水煮蛋、茶葉蛋。

3.魚:海產類、魚肉、花枝、蝦、蛤蠣。

4.豆:豆漿、豆腐、豆干、豆皮、毛豆、素雞。

5.肉:牛肉、羊肉、豬肉、雞肉…等(請去皮)。

C.高纖維食物(多吃):

1.高纖蔬菜、高纖食品、可增加飽食感及增加腸胃蠕動。

2.可以補充濃縮性的高單位纖維食品及酵素,維持腸胃道的暢通。

D.發酵類澱粉(忌食):

1.油炸高熱量食物如鹽酥雞、臭豆腐、火鍋、麻辣火鍋、薑母鴨。

2.發酵類澱粉食物如泡麵、油條、麵包、饅頭。

 

減肥期間運動方式              

減肥初期:需要的是有氧有效的運動。如跑步機、踏步機、階梯運動、有氧舞蹈。

減肥中期:需要的是局部塑型的運動。如美姿機、健美操、太空漫步機、空中腳踏車。

 減肥後期:需要的是整體塑型的運動。如游泳、划船機、蝴蝶機、呼拉圈、跳舞、仰臥起坐。

不論目前你從事的是怎樣的運動,都要先有一個基本認知,那就是並非一定要做到汗流浹背、臉紅氣喘或是肌肉痠痛才算是運動,真正的運動應該是能使心跳加速但不造成呼吸負擔、微微冒汗且能夠持續至少20分鐘以上,才能稱為有效運動,也就是真正燃燒到脂肪的運動。

每週變換一種運動類型,替換著做,可減低運動抗耐性的發生,在每次的運動過後,別忘了按摩一下,放鬆緊張的肌肉,並且適量的補充水份,若能再沖個澡,加速新陳代謝,效果會更好。

*療程效果會因個人體質不同而有所差異

冉祥俊醫師、林正宜博士、葉坤林醫師剡友賢醫師、林信男博士專業操刀

全省平價〜 隆乳,五爪拉皮,拉皮,隆鼻.韓式隆鼻.卡麥拉隆鼻.卡麥拉下巴.雙眼皮.眼袋.抽脂.瘦身.雷射減脂.電波減脂.電波拉皮.植髮.女性整形.雷射.脈衝光.植髮.男性增長.增大.增粗.人工陰莖.治療早洩.玻尿酸.微晶瓷.雅得媚.袖狀胃切除.胃折疊.胃水球等手術和療程。

【東區整形,台北整形,超過1000以上的大型整形案例精選分享】

風險警語: 手術有風險,請諮詢清楚,謹慎評估哦! 

 

健康諮詢電話:0800-260-998

ID:0921233319

                                                

TOP
   
自體脂肪隆乳,隆乳優質首選嘉速美整形外科醫美診所,為專業自體脂肪隆乳,隆乳,果凍隆乳等整形診所,本整形外科診所擁有超過500個以上的隆乳,自體脂肪隆乳大型整形案例精選分享,最專業的醫療技術讓您做隆乳,自體脂肪隆乳手術無任何的負擔,安心、專業、可靠是您的唯一首選!
關鍵字導引:隆乳自體脂肪隆乳